同期,我国自RCEP其他成员国进口1.48万亿元,增长3.4%。广大进出口企业获得实惠。一季度,RCEP项下享惠进口246.9亿元,涉及税款减让6.7亿元,分别增长35.3%、38.7%,惠及企业4320家;从出口方面看关务系统,1.8万家出口企业申请了RCEP原产地证书,涉及货值639.4亿元,增长2.6%。以下为部分记者提问:路透社记者:有分析认为, 生产者价格较2023年水平持续下降的事实证明中国生产商产能过剩,因为这表明厂商正在削减和销售过程中的成本,同时中国3月份的出口同比下降7.5%,请问出口生产商还能这样持续多久,以确保维持海外客户及销售订单? 王令浚:谢谢您的提问。我想从两方面回答。首先,我们不认为关务系统 ,生产者价格下跌就意味着所谓的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下跌往往与原材料价格波动、技术更新迭代、生产商主动让利等多种因素有关。尤其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通过不断地研发创新,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产品品质的同时,有力降低了生产成本,不断拓展了向下游让利的空间。其次,中国商品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欢迎,靠的正是创新和品质。比如,凭借强大的研发生产能力,中国家电的智能化、绿色化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体验,满足了更高生活品质需求。又如,可靠耐用、性能强大、售后服务完备的中国工程机械关务系统,热销全球,海外重大项目建设工地上,中国工程机械可以看到比比皆是。再如,有着 “中华文明重要名片”之称的中国陶瓷,承载着中国文化、中国故事远销海外。这些是我们企业努力的结果,也是广大用户和消费者的理性选择。谢谢。彭博新闻社记者:关于去年贸易平衡的相关问题, 海关公布去年中国贸易顺差8230亿美元,中国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字则是5940亿美元,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之前外汇管理局说这是因为有自贸区,中国的自贸区是在2021年才开始实现了巨大发展,请问海关总署如何解释这两个数字之间的差异?谢谢。
吕大良:我理解您这个问题问的实质上是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的顺逆差和外汇管理统计的货物贸易国际收支差额的差异关务系统。我想说的是,这两种统计的统计原则是有所不同的。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是按照跨境原则,只要货物产生跨境的流动,就纳入到海关统计,不管货物所有权是否转移。外汇部门统计的国际收支的货物贸易的收支差额,是按照所有权转移原则作的统计,它不管货物是否跨境移动。这是两者的重要差别。
我可以举两个例子来说明。第一个例子,现在所谓的“无厂制造”,就是跨国公司委托国内的企业来制造产品,制造完以后在国内销售。这种情况下,它的货物没有发生跨境流动,海关是不统计的。但是它的所有权发生了转移,国际收支是要统计的。这个差别在电子产品、加工制造领域表现得是比较突出的。第二个例子,来料加工和保税仓储关务系统
。来料加工所有权不跨境转移。有的保税仓储货物跨境时所有权没有转移。这种跨境的流动在海关统计里面是要体现的,但是在外汇收支统计里面是不体现的,这也是造成差异的原因。此外,海关统计和国际收支统计的计价方式也是不同的,海关统计,大家知道进口中国是按照CIF价格来统,出口是按照FOB价来统,国际收支统计我们国家的货物贸易跟国际收支统计都是按照FOB价来统计,不含运保费。由于这些统计的原则和这些方法的差异,随着形势变化关务系统,这两个统计差额也会呈现出一定变化,具体的数字,我们的数字和外汇部门的统计数字都是公开透明的,大家可以去自行做分析。谢谢
完结